2024年6月宋营飞:如何激发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发布者: 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时间:2024-06-25 浏览:

如何激发计算机专业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

宋营飞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技能竞赛已成为衡量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更是学生展示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的关键平台。然而,当前许多中职院校面临着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积极性不高的现实困境。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参赛热情,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成为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破除心理壁垒,构建备赛信心阶梯。许多学生因对竞赛存在高不可攀的刻板印象而望而却针。为此,教师需帮助学生建立循序渐进的备赛路径:将大型赛事分解为校级选拔、小组对抗、单项技能比拼等多层次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水平的参赛起点。同时通过往届获奖学生的典型案例展示,特别是那些从零基础获奖者的逆袭故事,有效消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树立人人皆可参赛的积极信念。

重构课程体系,实现赛教深度融合。传统教学中竞赛与课程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削弱了学生参赛的基础动力。应推动课赛融通改革,将竞赛标准转化为教学项目,将竞赛内容融入日常教学。例如,将平面设计竞赛要求嵌入《图形图像处理》课程考核,将网络安全竞赛题型编入《计算机网络》实训手册。这种深度融合使学生在不增加额外负担的情况下自然获得竞赛能力,实现以赛促学、以学备赛的良性循环。

打造梯队培养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竞赛队伍建设应避免临时组队、仓促应战的短视行为,构建新生启蒙-骨干培养-精英冲刺的梯队化培养体系。通过成立计算机竞赛社团、开展兴趣小组活动,让低年级学生早期接触竞赛文化;通过学长带学弟的师徒制,实现竞赛经验和技术的传承;通过定期组织校际交流赛,让学生在模拟实战中积累经验。这种分层递进的培养模式既扩大了竞赛参与覆盖面,又保证了竞赛队伍的持续竞争力。

完善激励机制,提升参赛获得感。有效的激励制度是维持参赛热情的重要保障。除传统的物质奖励外,应建立多元激励体系:将竞赛成绩与学分认定、评优评先、实习推荐等挂钩;对获奖学生给予公开表彰,通过校园媒体广泛宣传其成功经验;优先推荐优秀选手参与企业项目实践,让技能竞赛真正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助推器。这些措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参赛带来的价值,从而产生持续参与的内在动力。

深化产赛融合,凸显竞赛就业关联性。许多学生对竞赛缺乏热情源于看不到竞赛与未来职业发展的直接联系。通过邀请企业参与竞赛命题、担任评委、提供赞助,将行业真实项目和技术要求引入竞赛,使学生直面产业需求。同时建立获奖选手与企业对接的绿色通道,让竞赛成绩成为优质就业的通行证,从根本上解决为什么参赛的动力问题。

总体而言,提升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竞赛积极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心理建设、课程改革培养模式、激励机制和产赛融合等多维度协同发力。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当参赛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一种期待,中职计算机教育必将迎来技能竞赛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的崭新局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