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专业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 人才培养方案
漯河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
二0一九年 四 月
目 录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2.学 制:全日制3年,学校实行学分管理的弹性学制,以修满规定学分为准。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国家财经法规和经济政策,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与适应能力,具有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主要面向中小型企业,培养能从事货币资金核算、涉税业务处理、账务处理、统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工作,具备从事出纳、会计、统计等岗位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沟通与协作能力,具有创新和实践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健全体魄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1.基本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2)有正确的辩证唯物史观和人生价值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素质,懂科学、爱科学,追求真理,对科学的发展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有一定的了解。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修养,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明晰地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思想。 (4)具有严谨治学、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品质,具有创业、创新精神、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5)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2.知识目标 (1)掌握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中的基本技能。 (2)具有会计实务操作及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3)具有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能力。 (4)具有独立完成在手工下从凭证→账簿→报表整个操作流程的能力。 (5)具有理解、分析和应用一般经济管理信息的能力。 (6)具备财务软件的应用能力。 (7)掌握珠算使用及计算器各种功能键使用技能、掌握点钞的几种基本指法,具有识别假钞的能力、具备汉字、数字书写及应用能力。 (8)具有熟练从事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能力和计划、控制、评价财务活动的初步能力。 (9)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获取计算机操作员证书。 (10)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3.能力目标 (1)自我学习能力。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快速查阅专业的相关资料和文献,能够快速自学专业领域的一些前沿知识和技能。 (2)信息处理、数字应用能力。能根据专业领域的需要,运用多种媒介、多种方式采集、提炼、加工、整理信息。掌握专业所需的计算方法,计算来的数据,并对专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 (3)实践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及时、正确地处理生产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能积极主动地解决所在岗位的技术难题。 4.素质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必须诚实、严谨: (1)掌握必要的政治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2)热爱本职工作,而且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具备抵制违法行为的能力。 (4)具有健康的身体与心理。 (5)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与交际能力。 (6)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 (7)与人交往与沟通的能力等。 本专业所规定的必修课和限选修课程全部达到及格方可毕业,并可获本专业专科毕业证书。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企业的管理日趋科学化、现代化,会计电算化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同时社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全国有1400万左右的人从事会计工作,分布在私立工业、企业、商业及公营事业、政府、学校中工作。其中有很多人通过考试成为有执照的公共会计师,但仍有很多没有执照的会计管理人员,他们多数在企业、事业内部从事会计工作。近年来会计行业的一个新变化是,会计人员不仅要懂传统的手工会计工作方式,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现代企业的会计人员更要熟悉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即对掌握电脑技术的会计人员的需求增加,而对以前只会记账的簿记员和低级会计人员的需求量逐渐减少。这为会计电算化专业的开设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特别是中国加入了WTO以后,金融体制的改革,各项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一方面现代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会计业务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财会电算化的发展和应用日新月异、迅猛无比,如电子结算、电子对账、电子商务的支付等。所以,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后,中国会计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会计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先后完成了我国会计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随后又初步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会计标准体系,使会计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财政部于2010年10月制定和发布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会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素质较高、富于创新、乐于奉献的会计人才队伍,确立我国会计人才竞争优势,建设国际一流的会计人才队伍,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会计人才基础。”其中提到会计人才资源总量要增长40%,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为落实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提升会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人才规划纲要》和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及河南省“十二五”规划总体要求,制定了《河南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未来十年,是我省顺利实现经济转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会计行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期。提出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50%,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较好地满足中原崛起发展需要。会计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中受过专业教育的比例达到80%以上;涉及会计审计实务、会计理论研究和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各类别高级会计人才总量增长一倍。会计人才的分布、层次和类别等结构趋于合理。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力争使各类别高、中、初级会计人才比例达到10:40:50,会计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上述两项创举为高职高专院校大力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提供了机遇和保障。 会计职业岗位分析 1.出纳岗位:办理现金收支、银行转账、日记账登记、现金保管、银行存款核对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业务。 2.会计核算岗位:处理资产核算、权益核算、收益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产品成本计算与分析、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报等业务。 3.会计监督岗位:参与处理单位内部年度审计计划的编制、日常经济业务合理合法效益性审计、年度审计报告的编制等业务;协助处理社会中介机构签订审计约定书、编制项目审计计划、进行业务循环审计、撰写审计报告等业务。 4.会计管理岗位:从事或参与会计信息管理、会计制度设计、会计制度管理、会计人员管理、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 5.财务管理岗位:参与企业内部资金筹集管理、投资业务管理、收益分配管理和全面预算管理等工作。 具备上述会计职业岗位的胜任能力可同时胜任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代理、会计咨询、审计鉴证岗位工作。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应以上述会计职业岗位作为课程开发的平台,其中,出纳岗位业务、会计核算岗位业务是专业基础能力与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会计管理岗位业务是专业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财务管理岗位业务、会计监督岗位业务是会计拓展能力培养的主要载体。 (一) 会计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体系分析表
|